1999年8月9日上午,肇慶市端州區昆慶毛絨廠食堂發生一起集體性食物中毒,經調查證實是因進食含有非食用油礦物油的豆油烹調菜肴所致。現將結果分析如下:
?
1 流行病學調查
?
肇慶市端州區昆慶毛絨廠食堂有900人就餐,在8月6日下午開始有進餐者出現腹褥、頭暈、頭痛等癥狀,次日上午有40多人都出現腹瀉、頭暈、頭痛,并自訴“難以控制”的自行流出黃色油樣大便而需到黃崗人民醫院急診治療,隨后有大批職工出現上述類似中毒癥狀,至8日晚共計有681例中毒病人.這些病人三天均在該廠食堂就餐。最早在進餐后3小時內出現癥狀,而最長時間48小時。
?
2 衛生學調查
?
經過調查該起食物中毒事故,是由于進食含有非食用油礦物油的豆油烹調菜肴所致。1999年8月6目昆慶毛絨廠食堂向端州區偉業糧油店購進2桶豆油共計355公斤.該廠食堂在8月6日晚餐開始用該豆油烹調榮肴,每日用豆油約65公斤,8月8日晚餐烹調茄子用油約30公斤。其他食品原料、調味品均在未發生中毒前已食用;而當下午該廠食堂就餐人數約900人,有同一起進餐的職工最早發病3小時就出現中毒癥狀,最長足在48小時發病。經追查了解到肇慶市城亞永藝副食購銷部,于1999年8月2日向茂名市電白縣邵老板購進該批豆油25桶(每桶177 5kg),包裝上無品名、產地、廠名、生產日期、有效期等標識。除銷售給端州區偉業糧油店3桶(其中2桶售給昆慶毛絨廠食堂)外,尚分別銷售給永興隆購銷部1楠,江門市福源糧油商行16桶,睦崗星達粘合劑廠工業用1桶,剩余庫存4桶。該廠食堂衛生設施不完善,廚房衛生差,存有污垢、油漬、廚房內墻壁無貼磁片等衛生問題,無辦領衛生許可證,12個從業人員無健康合格證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就上崗。
?
3 臨床表現
?
本次中毒人數眾多,達681人,其中男500倒、女.181例,年齡18~32歲。681例中毒患者大多數有腹瀉、腹痛,占總數的59.47%(405/681),大便呈黃色油樣便,約3~6次/日,量不多,患者自訴為“難以控制”的自行流出;伴有惡心、頭暈占40 38%(275/681),乏力占39.50%(269/681)。大部份病人在廠內對癥治療后痊愈,到醫院診治者以對癥治療,病情也很快得到控制,很快痊愈出院。無死亡病例。
?
4 實驗室檢驗結果
?
分別對該廠食堂在8月6日購進的2桶豆油各取l份樣本,采集8月9日上午烹調時油盆及菜肴(茄子)盆的油各1份樣本,對肇慶市城亞永藝副食購銷部庫存的4桶豆油各抽樣品1份;對8月10日追回江門市福源糧油商行的16桶豆油(2 840公斤),各抽樣16份,對永興隆購銷部1桶豆油抽樣1份;偉業糧油店庫存1桶豆油抽樣1份,所抽的檢材均按照國家食品衛生標準(GB5009.37~1996)進行檢測,結果均檢驗出含有礦物油。同時對豆油作砷檢驗為陰性。對所用的調味品蠔油、醬油、辣椒醬進行致病菌培養,結果均未檢出,1 6份中毒病人肛拭檢材均未檢出致病菌。
?
5 現場處理
?
1999年8月9日上午9時許,我站接到電話即赴黃崗人民醫院會同處理,并向區衛生局和市衛生防疫站等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中毒情況,并展開現場調查處理,根據中毒情況,將端州區昆慶毛絨廠食堂可疑的2桶豆油就地封存,當即停止食堂中午開膳,同時對經銷單位偉業糧油店、肇慶市城亞永藝副食購銷部進行追蹤調查、取證、抽檢,并追回和封存所有疑含有礦物油的25桶豆油。
?
6 討論
?
礦物油是石油提煉過程的副產品,臨床上稱白色油(液體石蠟),具有潤滑作用和不被腸道吸收等特點,并對人體腸道產生刺激作用,引發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。本起681人集體性食物中毒,根據流行病學調查、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驗結果分析,證實是由于該廠食堂這3天內烹調菜肴用了含有非食用的礦物油的豆油而引起該廠職工681人集體食物中毒。該廠為臺資企業,食堂轉讓私人承包經營,老板衛生知識水平低,食品衛生法制觀念意識淡薄,其食堂設備簡陋,衛生設施差。在購買食用油時沒有向對方索取衛生檢驗合格證,是此案發生的主要原因。應大力宣傳《食品衛生法》及進行衛生知識培訓;加強對食品銷售商的監督,防止偽劣及過期變質的食品在市場流通;加強對集體企業、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督管理,建立健全各項衛生制度,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索證意識,防止類似食物中毒發生。